咨詢電話
021-80392549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和航天航空技術的發展,機器人也從地球走向了太空。畢竟,相較于人類,機器人銅頭鐵身,不怕受到微重力、高真空、超低溫、強輻射環境的傷害,無需苛刻的生存保障,是完成太空任務的完美選擇。因此,研制和使用太空機器人,已成為人類航天事業的一個發展趨勢。
當然,不同的機器人所負責的方向和作用也大不相同,其中,空間機器人是在太空中執行空間站建造與運營、衛星組裝與服務、行星表面探測與實驗等任務的一類特種機器人,也是世界航天大國競相發展的熱點領域。
當前,空間機器人已經在國際空間站、飛船、衛星等飛行器的在軌維護、空間裝配、月球探測和火星探測等任務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相關研發試驗活動高度活躍,呈現出一系列發展特點和趨勢。
比如,當地時間4月8日,SpaceX 完成了首個私人太空任務,通過獵鷹 9 號飛船和龍式乘員艙,將四名宇航員送到了國際空間站。而此次私人太空任務除了將NASA 前宇航員 Michael Lopez-Allegria、美國領航員兼冒險家 Larry Connor、投資者兼前以色列戰機飛行員 Eytan Stibbe、以及加拿大企業家兼高管 Mark Pathy 送上太空外,還將一套基于自組裝機器人的先進構筑技術送上了天。這項基于自組裝機器人的先進構筑技術是由 Ariel Ekblaw 帶領的、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團隊開發的 Tesserae 項目,旨在探索可在太空軌道上重構、且具有環境自適應性的早期鑲嵌原型。
六邊形和五邊形瓷磚旨在通過控制代碼進行協調,并通過所謂的“永電磁鐵”進行自組裝,且瓷磚能夠密封以創造加壓環境。
根據報道,這項研究建立在先前在國際空間站上開展的一項測試的基礎之上,涉及七塊在微重力環境下完成組裝的模塊。實驗中還用到了樹莓派控制器,然后觀察其如何在國際空間站的過道上進行自組裝。
至于最新原型,NASA 表示其中包含了一套繁雜的傳感 / 永電磁鐵機構,且具有全面的診斷能力(用于確定連接狀態的好壞)和可重構性。此外,Axiom Space 在一份聲明中補充道,這項研究有助于為將來“在軌建造衛星和未來太空棲息地”的前沿技術奠定基礎。
人工智能和太空技術的發展如火如荼,科技已經全然改變了我們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