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電話
021-80392549
中國小康網4月12日訊 老馬 在日本,手術輔助機器人已迎來全面普及期。美國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的“達芬奇”在長達約20年里幾乎壟斷日本市場,川崎重工、愛爾蘭的美敦力(Medtronic)等企業也陸續涉足該領域。輔助機器人參與的手術除癌癥外,還擴大到了整形外科及介入治療等,這促進了機器人開發和使用。
美敦力(Medtronic)正在日本銷售做脊柱疾病手術的機器人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開發內窺鏡手術輔助機器人達芬奇的Intuitive Surgical的日本法人的社長瀧澤一浩鼓舞士氣說:“從患者的角度來看,增加選項是好事。希望繼續被患者選擇”。這樣說的原因是,2010年達芬奇在日本上市以來的實際壟斷狀態被打破。
2月下旬在線上舉行的日本機器人外科學會上,受到參會外科醫生們關注的是“Hinotori手術機器人系統(Hinotori Surgical Robot System)”。這是川崎重工與希森美康共同出資的日本Medicaroid推出的日本首款國產手術輔助機器人。引進該機器人的藤田醫科大學的宇山一朗教授評價說:“由于是日本國產,可以迅速滿足改進的要求。符合日本特有的手術概念,是日本人喜歡的機器人”。
Hinotori手術機器人系統的基本原理跟達芬奇相近。醫生從稍遠的場所操作裝有內窺鏡、治療器具的4個機械臂。由于機械臂能比人手更細致地操作工具,因此可以減輕執刀醫生及患者的負擔。利用川崎重工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實現了靈活、小巧的機械臂。
目前的治療對象僅限于前列腺癌等泌尿器科,但已申請將治療對象擴大到婦科和消化外科。目標是2030年在國內外實現1千億日元的銷售額。希森美康的專務執行董事、日本Medicaroid社長淺野薰描繪了未來藍圖:“將提出手術室整體解決方案及結合機器人手術和檢查的方案”。
初創企業對開發手術輔助機器人也很積極。東京工業大學創辦的Riverfield開發出了“Saroa”,近期將申請醫療器械許可。該公司認為,順利的話2023年就可以上市,設想用于肺癌及兒童癌癥等手術。
Saroa的特點是具備機械臂可把施加給內臟器官的作用力傳到執刀醫生手頭的功能。取代馬達用氣壓控制機械臂,通過氣壓的變化來傳導感覺。Riverfield的創始人川島健嗣強調,好處是“將來把機器人應用于遠程手術時的安全性更高”。
使用氣壓控制還有利于簡化系統,可以降低零部件成本。先行上市的達芬奇的價格為1.7億~2.7億日元,Saroa的定價將是達芬奇的一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