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電話
021-80392549
一場新的變革即將發生
一個透明的窄口玻璃瓶里,機械手正在為一顆長度不到2.5厘米的葡萄做手術。它輕輕地撕下一塊葡萄表皮,然后將其準確無誤地蓋在了原來的位置,針頭穿過不到1毫米厚的表皮,打結,接著下一針。在觀眾驚嘆之余為其捏一把汗的同時,后面每一針的落下卻沒有一針令人失望,不深不淺,仿佛在向人們詮釋絲絲入扣的真正內涵。
這則由機器人為葡萄做手術的視頻在發布之后瞬間火遍全網,徹底刷新了人們過去對機器人遲鈍、笨拙的認知,而技術的提升也讓機器人深入更考驗精準性、靈活性的醫療場景,為傳統醫療向智慧醫療轉變,醫療生態體系的全新構建添上一顆明珠。
相比于傳統的醫療場景,醫療機器人的加入有利于提升醫院的整體工作效率。對于醫生來說,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及對精準性的持續把控很容易出現人為不可控的疲憊感和操作時的無意識震顫,手術機器人的使用幫助醫生分擔了體力、強度等消耗,對于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手術成功率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于患者來說,手術機器人能夠減小手術創口、縮短術后恢復時間、減少術后并發癥,康復機器人的輔助使用又幫助縮短患者的治療周期,很大程度上能幫助患者恢復信心,提升治療效果。
而從宏觀角度來看,醫療機器人的使用對于緩解人力資源緊缺,填補醫護缺口有著重要意義。據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公布數據,中國共有全科醫生20.9萬名,每1萬名居民僅擁有全科醫生1.5名。醫護資源問題嚴峻,醫療機器人在多個場景下比如殺菌消毒、物流運輸、配藥環節等均可代替人力,以讓醫護人員將更多精力放在治療患者身上,緩解缺口壓力。
疫情期間,從源頭切斷傳染源與醫護人員的接觸,避免交叉感染的優勢更推動了醫療機器人的推廣使用。而無論是政策還是資本市場,醫療機器人都被寄予了極大期待。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設立醫療機器人研究方向資助項目。2021年8月,北京把“天智航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同年,醫療機器人賽道融資超過37起,單比融資過億的超過8家,醫療機器人的商業化進程拉開序幕。
商業化落地難題待解
第一次將手術機器人推至頂峰的是美國直覺外科公司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1998年,第一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研制成功,靠著不斷的技術進步與更新迭代,從最初應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療逐步擴展到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婦科、心血管外科等各方面,成為全世界應用最廣泛的手術機器人,直到近乎完全壟斷了整個腔鏡手術機器人國際市場。
一路高歌猛進將手術機器人推向了尊貴的寶座,但珠玉在前,也讓后來者望而生畏,尤其在大國博弈的背景下,比國外晚幾年的研發讓國內企業在市場占有上失了先機。在國內尚未有成熟的本土機器人時,很多醫院已引入了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而手術機器人作為復雜的醫療器械,醫生的學習曲線較長,當適應一種機器人后替換另一種的意愿是很低的,這對國內機器人企業來說是不小的壓力。
由于起步較晚,企業的商業化落地還處在初期階段。根據招股書數據,即使是一些頭部企業,許多產品距離上市仍需要時間,目前多數處于虧損狀態。但另一方面,在我國龐大的醫療生態體系中,全國35394家醫院中引進醫療機器人的醫院不超過100家。這意味著國內機器人企業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應用于臨床醫療的機器人數量較少,但對于國內企業來說反而是一次機會。國外機器人產業發展較早,但機器人研發的復雜性使效率和效果方面并未觸達天花板,很多任務還不能完全取代人工,性能也不能完全有保障,為國內企業未來攻克難題留下了施展的空間。比如我國上海交通大學在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開發上已領先全球,有望在這一新興細分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此外,達芬奇機器人在國內的售價2000萬元,使用十次就要更換的“機械臂”高達兩萬元,實現研發突破、壓下昂貴的價格一方面有利于搶占市場,另一方面也能減輕買方資金壓力,讓機器人進入更多醫院。天智航之前表示,公司骨科手術機器人的終端銷售價格為千萬左右,且機械臂在生命周期里正常使用不需要更換。
良性的周期運轉和優質的產出離不開協同發展的產學研生態體系。美國有良好的科技創新生態很大程度與政府主導的非盈利性孵化器有關。中小企業實力薄弱,如果從團隊組建、企業管理到成果轉化全部自主完成,過程中將流失不少優秀的創新企業。我國目前主要以高校或科研院與企業合作研發的模式為主,盡管離“醫工商”緊密連接的生態還有一段距離,但政府正在大力推進醫工交叉合作交流。
總的來說,我國醫療機器人產業面臨不少壓力,但仍然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醫療機器人技術正在從跟跑、并跑,逐步轉變為領跑的狀態,未來醫療機器人商業化、市場化的步伐將不斷加快,一場新的醫療技術變革即將發生。
結語
技術的進步是為了更好的醫療服務,不管到了哪個階段,以人為本的方針不改變,以臨床需求為驅動的研發思路不改變,企業方能走得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