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電話
021-80392549
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 中國“智造”春潮涌動
在蘇州吳中區,匯川技術1萬平方米的工業機器人生產車間內,產線員工寥寥無幾,一條條繁忙的全自動生產線描繪了一幅別樣繁忙的春耕圖。
在上海非夕科技頗具“硅谷風”的實驗室里,技術人員遙控機械臂一手持刀,一手拿叉自如地處理一只烤好的火雞,黑科技加持下的機器人將想象中的場景逐一落地。
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在政策支持下不斷探索前進,茁壯成長。作為我國六大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域之一,長三角地區在引入國際先進研發基地與產品中心的同時,依托區域龍頭企業,快速實現機器人產業規模化發展。
拓展業務布局
今年大力拓展業務布局已成為業界共識。
非夕科技剛剛舉辦了一場線上新品發布會,推出全球首款力控型并聯機器人玄暉等新品。“在某些工業場景中,操作上不需要那么大負載能力,也沒有過于復雜的動作要求,但需要較強的抗干擾能力,且對力控要求十分苛刻。為解決此類應用痛點,在我們擅長的力控技術基礎上,結合并聯機器人簡潔、敏捷性的玄暉誕生了。”非夕科技副總經理胡曉平說。在現場演示中,玄暉對一塊彎曲面板進行拋光操作一氣呵成。當工程師拿起曲面板上下左右晃動以模擬工作環境受干擾時,機器人的作業效率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匯川技術同樣新品迭出。今年是這家公司成立20周年,在這一特殊節點,他們趕在春節前舉行線上新品發布會,其中就包括該公司最新的220kg六關節重載機器人。值得一提的是,匯川技術是全球少數同時擁有機器人本體和核心部件生產能力的廠商,核心部件除減速機外全部自制。
在匯川技術蘇州基地的展廳內,首先躍入中國證券報記者眼簾的是匯川新一代SCARA機器人IR-S7手臂,它移動迅速,裝配精準。據匯川技術機器人產品部總監陳貴順介紹,該機器人較上一代產品運動效率提升20%以上,同時振動大幅降低,已應用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裝配產線。為進一步擴大機器人產能以匹配其高速發展,該公司在南京新建機器人生產基地,第一期產線投產之后,蘇州、南京全部機器人最大產能達到12萬臺/年;第二期產線投產之后,產能將進一步提升。“今年會在電子、能源等優勢應用領域繼續發力。此外,在汽車板塊將進一步加快落地節奏。”陳貴順說。
成立于2015年的達闥,是云端機器人創造者、制造商和運營商,其全球總部位于上海。在達闥位于閔行區馬橋的機器人廠區內,工作人員正忙碌地組裝人形服務機器人。達闥聯合創始人汪兵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今年公司在馬橋的生產基地可以實現規模化量產。”
柔性化趨勢顯著
制造業對數字化、智能化的要求不斷提高,柔性化趨勢愈發顯著。在這一過程中,一批新興機器人企業羽翼漸豐。“邏輯上看,需求端的快速變化使得產品生命周期逐漸變短,對應的生產設備需要快速適應這種變化。得益于良好的通用性與柔性優勢,近年來興起的協作機器人迅速滲透到汽車零部件、3C電子等領域。”節卡機器人副總裁常莉說。
協作機器人如何提升行業生產效率?怎樣實現快速換產?作為全球協作機器人頭部企業,節卡頗有發言權。“比如在車燈螺絲鎖付工藝段,節卡的做法是,將兩臺協作機器人組成一套柔性智能螺絲鎖付解決方案。”常莉向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在設計方面,考慮到‘寸土寸金’的產線空間,我們將機器人安裝于工作站頂部,并在工作臺左右各放置一個托盤,通過托盤與運行程序的轉換,以及人機共融的工作模式,可實現快速換產。”經測算,相較于人工作業,該工作站每日完成車燈總成的數量翻了近三番,目前已在汽車車燈行業復制千套。
在柔性化制造趨勢下,非夕科技同樣對工業機器人的發展路徑有著自己的思考。“隨著需求不斷更新,極強的誤差容忍度、抗干擾能力和智能遷移能力是未來優秀智能制造場景的發展方向,這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胡曉平說。
此前入圍上海智能機器人標桿企業與應用場景的汽車電子柔性產線自適應機器人項目就是對非夕科技的重要認可。“這條柔性產線是全球首條全自動汽車域控制器產線,產線不需要人工,依靠10臺自適應機器人自主、協同地完成上下料等轉配的各道工序。產線如果接到不同型號的產品訂單,可在短時間內僅更換機器人末端工具和調整軟件包設置,即可完成快速換產。”胡曉平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客戶反饋看,相較于傳統半自動化產線,產線良品率提升40%,維護成本降低50%,產線壽命提升50%,更關鍵的是實現了數倍的產線復用率。
借力資本市場
作為衡量智能制造水平的重要指標,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呈現顯著上升趨勢。按工信部提出的方案,預計2025年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約492臺/萬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以匯川技術、沈陽新松、安徽埃夫特、哈爾濱博實、廣州數控、南京埃斯頓等為代表的一批領軍企業正在奮起直追。不少企業更是積極啟動IPO,期望借助資本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
中金公司網站近日發布消息,越疆機器人正接受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備案,預計2023年4月至5月結束上市輔導工作流程。2022年12月19日,節卡機器人同國泰君安簽署上市輔導協議。短期內連續兩家協作機器人企業啟動A股IPO,引發協作機器人“上市潮”來了的猜想。
據立德智庫不完全統計,2022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共發生358起重要投/融資事件,其中百萬級融資事件共發生12起,千萬級融資事件共發生110起,億元級融資事件共發生122起,2022年已披露的融資金額總計在400億元至500億元。
按照浙商證券研報,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覆蓋國民經濟60個行業大類、168個行業中類計算,工業機器人將賦能千行百業,撬動萬億市場。
中國機器人聯盟副理事長孫志強認為,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已經步入快車道。在產業資本推動下,國產機器人技術研發實力有望邁入新臺階,幫助下游應用市場解決更多制造痛點,不斷提高我國智能制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