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觀點:“機器人+”應用行動推進我國機器人產業自立自強
前不久,《“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重磅出臺。圍繞《方案》的蘊含深層思考和指導意義,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產業政策研究所所長董凱,從多元視角展開深度解讀。
經過長期探索創新和應用實踐,我國機器人產業技術水平持續提升,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2023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全面推進機器人在各行業各地方深化應用和特色實踐,進一步激發產業創新活力,釋放產業發展動能,助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方案》的出臺,既是對《“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重點任務的部署落實,也為我國機器人領域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提供了重要指引。
《方案》出臺正當其時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產業政策研究所所長董凱表示,“十三五”以來,我國機器人產業迎來高速發展期,產業體系逐步完善,產業鏈應變能力和協同發展能力持續提升。他認為,《方案》在此時出臺,條件成熟、時機適宜。
董凱從三個維度做了具體分析。
一是我國機器人應用規模不斷攀升。我國已連續9年成為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IFR報告數據顯示,2012—2021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消費量由2.6萬臺快速增長至27.1萬臺,累計增長9.4倍,年均增長30%。中國工業機器人消費量占全球總量的比重已超50%,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44.3萬臺。隨著醫療、養老、教育等行業智能化需求的持續釋放,服務機器人產業規模也在快速擴張。2022年,我國服務機器人產量達645.8萬套。
二是我國機器人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工業機器人領域,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322臺/萬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工業機器人應用從2013年的25個行業大類、52個行業中類擴展到2021年的60個行業大類、168個行業中類。服務機器人領域,以掃地機器人、烹飪機器人、陪伴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為代表的服務機器人走入生活、走進家庭,在教育娛樂、清潔服務、醫療康復等領域實現規模應用,增進民生福祉。特種機器人領域,空間機器人、水下機器人等特種機器人,在空間探索、海洋資源勘查開采、極地科考等多個國家重大工程領域實現創新應用,幫助人類征服“星辰大海”。
三是我國機器人應用前景空間廣闊。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機器人跨行業跨領域的融合應用不斷增多,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持續涌現。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步伐明顯加快,對機器人產品提出了大量且迫切的需求。我國自主品牌機器人企業迎來重要戰略機遇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推進我國機器人產業自立自強
董凱指出,《方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面向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以及經濟社會數字化發展需要,聚焦應用牽引、典型引領、基礎支撐,推動我國機器人產業自立自強,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數字中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董凱認為,《方案》的亮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支持機器人應用領域深入拓展。我國機器人應用深度廣度有待進一步拓展,機器人產品的需求適應性較弱,自主品牌機器人應用拓展仍存阻力。《方案》遴選了十大重點領域,從產品研制、技術供給、場景應用等方面,深化重點領域機器人應用,著力提升機器人應用水平。開展行業和區域“機器人+”應用創新實踐,指導和支持有條件、有需求的地區圍繞特色優勢產業,開展本地區“機器人+”應用行動。
二是強化機器人產業鏈協同。我國機器人產業仍存在基礎相對薄弱、產業鏈供應鏈水平韌性不足、機器人應用供需對接不暢等問題。《方案》從構建機器人產用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應用體驗和試驗驗證中心、打造供需對接平臺等方面,著力破解機器人產業供需堵點。《方案》更加強調機器人企業、用戶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等產學研用部門的協同,攜手共筑“機器人+”應用基礎支撐能力。
三是完善機器人應用生態。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環境亟待優化,存在低價競爭、高端供給缺乏等問題,機器人應用生態體系仍不完善,機器人行業自律和機器人產業發展支持政策有待加強。《方案》提出完善機器人應用標準體系,加強跨行業應用領域標準化工作的協調,推動跨行業標準互采,要研究制定機器人倫理相關標準規范,推動構建適應各行業機器人應用特點的監管體系。
以制造業為重點領域 深入拓展機器人應用
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我國高度重視制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方案》將制造業納入十大重點應用領域,充分彰顯對推動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變革的決心。
董凱認為,機器人應用將有力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機器人高端化應用持續拓展,工業機器人智能作業技術及系統,成功應用于航空、航天、造船、汽車、發動機等多個高端制造行業。工業機器人向精密加工場景滲透,從搬運、上下料等簡單操作,向裝配、打磨、拋光等高精度、高靈敏性的精密加工場景拓展。機器人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成為智能制造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董凱強調,機器人的應用已成為智能工廠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工藝裝備相結合,成為企業提質、降本、增效、降耗的重要生產力工具。
構建產用協同創新體系 破解機器人應用推廣難題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方案》提出,鼓勵產用共建機器人應用領域創新聯合體、創新中心等創新機構,支持用戶單位參與機器人產業鏈核心技術攻關,深入挖掘和釋放潛在應用需求,共同開發先進適用的機器人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
董凱認為,凝聚機器人產學研用多方力量,有助于破解機器人應用推廣難題。一方面,在成熟應用領域,降低用戶企業機器人創新產品使用成本。出于對機器人產品自身性能、指標和可靠性的考量,用戶企業偏向選擇成熟產品,存在指定使用品牌機器人整機和核心零部件的現象,不愿承擔產品驗證試用的成本。《方案》提出支持用戶單位參與機器人產業鏈核心技術攻關,深入挖掘和釋放潛在應用需求,共同開發先進適用的機器人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在新興和潛在應用領域,提升用戶企業應用機器人的經濟效益。由于缺乏適用性產品和解決方案,新興和潛在應用領域用戶企業難以承擔前期定制化解決方案開發的創新投入,不愿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方案》提出開展覆蓋產品設計、技術開發、工藝優化、批量生產和示范推廣全過程的“一條龍”應用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