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平底鍋如何在智能工廠中被生產出來?在第133屆廣交會的工業自動化及智能制造展區,CSF公司聯合浙江錢江機器人有限公司將定制柔性化C2M智能生產線搬到了現場演示:橘紅色的機器人之間默契配合,通過機器人手臂進行焊接、打磨、碼垛、噴涂,不斷傳遞到下一環節……
本屆廣交會上,這家企業拿下智能制造展區最大的展臺,展示了10多種不同應用工作站的20多款機器人。CSF&錢江機器人公司副總經理王永貴表示,“這次希望借助廣交會平臺,加速開拓力度,挖掘更多海外商機。”
機器人“出海”的方向和市場如何?受訪企業也表示,目前從國產機器人“出海”方向來看,東南亞、中東等市場是主流,在歐洲還有中東地區有很多頭部企業不僅購買產品,還愿意花錢邀請中國的機器人及自動化企業進行頂層規劃,但德國、日本等機器人生產強國的大規模市場開拓依然比較難。
機器人“出海”挖掘增量市場
“出海”是不少廣交會上參展的機器人企業提到的方向。
智能制造發展離不開智能制造裝備,“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的智能機器人行業也面臨著重要機遇期。當前,國內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企業主動出擊,搶占海外市場。
我國的工業機器人產品出口“硬件先行”趨勢仍是主流。浙江錢江機器人有限公司營銷總監鄭玲洋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企業的工業機器人產品以單機或整套的方式出口到海外,越南、俄羅斯、馬來西亞等國家都是主要的出口市場,當地經銷商會進行解決方案的配套,根據企業需求開展安裝和調試。
從硬件產品數量來看,工業機器人的產銷量均在攀升。在機器人與工業自動化發展機遇論壇上,未來機器人(深圳)有限公司鋰電池事業部總監葉嘉勛表示,工業機器人是此前疫情期間少有的正增長行業。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累計產量為44.31萬套,同比增長21.04%。
“今年一季度,我們整體銷量增長50%。”鄭玲洋表示。
這背后的原因與新一輪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有關。由于國產機器人的成本優勢比較明顯,也能夠解決大部分制造業企業的智能化轉型需求,一些海外企業選擇采購國產機器人進行智能化生產線的布局。
杭州海康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機器視覺總監楊松武表示,“國產機器人企業更加貼近市場,具備開發成本低、響應速度快等先天優勢,在性能、功能上實現差異化,激發增量市場,這是國產品牌差異化競爭的關鍵。”
國產機器人零部件也在加快全球化布局。例如,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之一的減速器方面,4月中旬,綠的諧波和三花智控發布公告,兩家公司將在三花智控的墨西哥工業園設立合資企業,主營業務是諧波減速器,國產零部件性價比高,有望在全球獲取更大的份額。
東莞市機器人產業協會秘書長陳永剛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工業機器人“出海”是跟著產業轉移方向,隨著國內工廠往東南亞轉移,配套的國內設備采購也跟著去了當地,目前“出海”較多往東南亞、印度等市場,機遇比較多。
陳永剛提到,例如,東南亞一些工廠的工藝生產相對比較落后,因此希望不僅買設備,也要做整體的解決方案,直接用上這些設備,國產機器人有價格優勢,各項性能也夠用,工廠就不用提高成本購買歐洲、日本的設備。
綜合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讓智能制造企業有了拓展市場的實力。“現在客戶要的是‘機器人交響樂’,不是‘單樂器’。” 嘉騰機器人副總裁陳洪波用一個比喻解釋現在的市場需求。例如,嘉騰的低溫AGV在冷庫應用,對接滾筒傳輸線、風淋門,提供冷鏈、生鮮、預制菜的智能倉儲物流解決方案。
陳永剛認為,物流裝備比較復雜,涉及的領域比較多,一個系統集成商可以把它包下來,再把相關的功能分配給不同的供應商打包完成,單獨只賣機器人本體很難直接帶動銷量。
注重性能提升、賽道選擇
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發展起步比較晚,雖然在產業體系上有一些基礎,但是在高端設備產品、一些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上與國外企業還存在差距。未來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的技術創新,將主要沿著重點行業、核心產品和關鍵技術這三方面逐步展開。
今年1月,《“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提出,聚焦10大應用重點領域,突破100種以上機器人創新應用技術及解決方案,推廣200個以上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創新應用模式和顯著應用成效的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其中提到,積極推動外骨骼機器人、養老護理機器人等在養老服務場景的應用驗證等。
在本屆廣交會上,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發現在細分的機器人領域,一些國內企業的研發創新已經走在全球前列,并持續推出核心產品,開展全球化商業布局。
外骨骼機器人是亮點之一,目前外骨骼機器人在核心技術方面與國際差距較小,甚至在材料學、控制系統算法方面領先于國外,適用于戶外、養老等場景中。
例如,視鵬科技的產品負載機動型外骨骼可用于野外作業。“一些戶外徒步的專業愛好者來廣交會看到我們的產品,預訂現場購買,產品在東南亞、中東、北美等地的市場不斷打開。”視鵬科技相關負責人尹鵬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陳永剛認為,機器人細分領域真正拉動產業增長需要選擇合適的、用戶廣泛的賽道,例如手術機器人面向的市場較大,覆蓋面廣,未來隨著健康事業發展會發揮很大的價值。
但一個持續困擾國內機器人行業的問題是,機器人“四大家族”(發那科、ABB、安川、庫卡)在高端市場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國產機器人高端化的瓶頸如何突破?
工業機器人有三大核心零部件伺服電機、控制器和減速機,基于零部件的技術差距,國產機器人在高速度、高精度工業機器人方面與國外品牌相比仍有不足。
江西綠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寶水在廣交會上的機器人與工業自動化發展機遇論壇上表示,“我們在工業機器人的主要零部件如傳感器等方面,還有不少是進口國外產品組裝,自己的研發能力還有不足。在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方面,國內暫時還沒有可以與國外知名品牌競爭的控制系統。”
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布局前瞻性技術、提高核心競爭力是關鍵。此前,海康威視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我們相信‘智能物聯’是公司可長期發展的賽道:有足夠的長度(眾多行業場景應用會不斷深入)、寬度(眾多技術線)、厚度(探測器到系統解決方案),孕育著巨大的市場機會。”
2022年,海康威視研發投入98.14億元,占公司銷售額比例為11.8%,投入AI大模型等等行業熱點領域。今年3月,海康威視分拆海康機器人于創業板IPO的計劃獲得深交所受理,計劃募資進行新一代機器視覺、移動機器人的開發項目投入。
中國工業機器人出海,要解決產品和技術的穩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問題,國產機器人必須在性能上更具優勢,也要通過相關認證,這對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功能提出了相應的高標準要求。國外對于機器人的技術和產品“準入門檻”比較高,產品認證是“入場券”,例如歐盟的CE認證、美國的CR認證、FCC認證等。
機器人應用也有望出現更多新業態、新賽道。“結合5G、互聯網和AI技術,智能機器人、工業云平臺未來將成為工業機器人產業的增量市場,為國產機器人品牌提供新賽道。未來國產機器人品牌可抓住市場新機會,與外資品牌形成差異化競爭,立足并發展于全球市場。”李寶水說。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原標題:國產機器人“出海”提速,破局高性能搭配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