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電話
021-80392549
近年來,國家及相關部委先后頒發多個指導性文件,加速建筑業改革發展和轉型升級。
住建部2022年1月發布《“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明確要加快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具體包括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加快建筑機器人研發和應用等;去年11月,住建部還選取北京、天津、重慶、佛山等24個城市開展智能建造試點,積極探索建筑業轉型發展的新路徑。
碧桂園是較早進入科技建造領域的房企,2018年7月,其成立全資子公司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簡稱“博智林”),后者聚焦建筑機器人、BIM數字化、新型建筑工業化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與應用。
發展五年來,博智林機器人“從無到有”,在碧桂園體系內的地位也不斷提升。面臨行業深度調整和轉型難題的碧桂園,今年明確了“一體兩翼”的發展戰略,其中一翼便是科技建造。
6月19日,博智林攜14款建筑機器人及BIM數字化軟件產品亮相住博會,向外界展示了其落地產品的最新成果。
有望降低5%建造成本
據了解,本次展示是博智林機器人家族目前為止最大規模且呈體系化、系列化的集體亮相,展示的建筑機器人覆蓋建筑施工四大周期:主體結構、內外墻裝飾裝修、地庫及輔助施工。
展位現場,部分機器人進行了現場演示作業。其中,地磚鋪貼機器人現場鋪地磚,十幾秒便精準完成一塊地板的鋪設;地坪漆涂敷機器人也現場展示了其“大范圍”輥涂的能力,最大輥涂范圍可延展至3.8米寬,相較傳統人工而言極大地提升了效率,同時減少了粉塵及原料致癌物對工人健康的危害。
建筑企業壓降成本的需求,是驅動其使用建筑機器人的直接因素。據博智林測算及實踐,不同建筑機器人的使用可減少10%—50%的人工成本,平均可降低20%左右。
博智林總裁王克成向藍鯨財經表示,“如果所有環節都用建筑機器人,總體上建造成本能降低5%。建筑業本身利潤空間很小,理論上5%的降低是很吸引人的數字。”
據其透露,博智林對多家建筑施工企業進行了調研,絕大多數施工企業都看好建筑機器人方向,希望通過這些產品提升競爭力。目前,博智林正在與部分建筑企業進行戰略合作,在相關項目中試點并面向市場推廣。
目前,博智林旗下在研機器人近50款,截至2023年5月,已有28款建筑機器人投入商業化應用并全面市場化開放,服務覆蓋31個省份(自治區、直轄市)超650個項目;累計交付超2100臺次,累計應用施工面積超千萬平方米;客戶包括中建五局、中國五冶集團、中鐵建工、中交一公局、北京建工四建、西安高科新建等。
此外,其多款建筑機器人還參與香港青衣青康路北公屋項目、廣州白云站、深圳沙湖保障性租賃住房等項目建設。
王克成透露,目前包括研發、測試等人員在內,博智林廣義上的研發團隊人員有近千人。截至今年5月,博智林已遞交專利有效申請超3000項,其中獲授權發明專利超1000項。
未來用工荒倒逼行業升級
除了降低成本的需求,在業內看來,建筑工程中的部分環節以機器人替代人作業有其必要性。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2022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9526億人,比上年增加311萬人,增長1.1%。但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比重為17.7%,比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減少了325萬人,是近五年來減少數量最多的一年;同時,農民工平均年齡比上年提高0.6歲至42.3歲。
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數量減少固然與房地產市場及其強關聯的建筑行業低迷有關,新開工項目減少的同時也降低了用工需求。不過,隨著居民受教育程度提高及人口老齡化問題愈發嚴峻,建筑行業的用工缺口問題不容忽視。
“現在有一個明顯的趨勢,建筑農民工數量快速減少,去年也是中國人口的拐點,我們認為這個趨勢會加速。每年幾百萬的建筑農民工數量減少,對未來行業的發展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王克成表示。
同時他也指出,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從事建筑行業,但同時青年人失業率也很高,存在錯配現象,博智林希望培養包括建筑機器人操控員等人才在內的新型產業人才進入到建筑行業。
一家龍頭物企人士此前也向記者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加深及年輕群體擇業的改變,服務行業以機器人和其他智能化工具替代人是一個趨勢。
建筑機器人替代人,是否意味著建筑農民工將失業?
“現在中國建筑業面臨的是人工極速減少、用工難、用工荒的問題,我們的作用其實是為了補充這部分,未來我們覺得更大的益處是讓建筑工人的工作環境更好,他們不再需要忍受高危、高污染、粉塵這樣的惡劣環境。”王克成說道。
以博智林研發的外墻噴涂機器人為例,據王克成透露,高空作業事故數量占據了建筑業安全事故的一半以上,這款機器人能代替人工進行高空作業,降低漆霧對人體的傷害,同時工效是傳統人工的3—5倍。
圖源:藍鯨財經
被寄予厚望的科技建造業務
于碧桂園而言,以建筑機器人為代表的科技建造業務也意義非凡。
此前,博智林更像是碧桂園地產主業的“附屬品”。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背景下,今年楊惠妍正式接任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明確了“一體兩翼”發展戰略,科技建造被視為“第二增長曲線”、承載著碧桂園的未來發展和轉型方向。
自此,碧桂園對“科技建造”的提及頻次也明顯增加。
在今年4月的集團月度工作會議上,楊惠妍特別強調了科技建造是碧桂園的第二增長曲線,對產品質量、效率、成本,對員工收入和安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5月的集團月度工作會議上,莫斌則傳達了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的要求:全力以赴,期待科技建造能夠做一成一,盡快為主營業務發展插上翅膀。
為凸顯集團對科技建造的重視,更好地推進該業務發展,5月31日,碧桂園內部發文明確了新的組織架構調整方案,形成了地產、科技建筑兩個產業集團和新業務、創投兩個事業部的“2+2”新架構。
這一架構方案將科技建筑與地產等其他業務并列,更重要的是,碧桂園控股集團總裁莫斌親自帶隊,任科技建筑集團董事長,更顯示了該業務地位的提升。
王克成透露,莫斌上任后給博智林提出了很多要求,最重要的是以建筑機器人為核心,要全面市場化、以客戶為中心,同時打造和提升產品力、服務力和成本力。
“這個事業(建筑機器人)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且有挑戰的事,產品都是從無到有,需要去改變客戶的操作方式、培養市場的使用習慣。”王克成說道,架構調整后更體現了集團對科技建造的重視,在此推動下,博智林會發展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