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今年以來,隨著人工智能賦能和全球科技力量提升,扶持機器人產業發展正成為全球各國共同追逐的目標,機器人產業風生水起,“機器人+各類場景應用”也在持續突破人類的固有思維。其中,各類人形機器人應用正在快速智能化,引發業界格外關注。
人形機器人在服務領域將大有作為播報文章
數智新風向
本報記者 林春霞
今年以來,隨著人工智能賦能和全球科技力量提升,扶持機器人產業發展正成為全球各國共同追逐的目標,機器人產業風生水起,“機器人+各類場景應用”也在持續突破人類的固有思維。其中,各類人形機器人應用正在快速智能化,引發業界格外關注。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隨著智能化水平提高和相應傳感設備、材料等成本降低以及服務領域對機器人需求的加大,未來人形機器人將會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人形機器人在服務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從原來工業領域應用的人體部分肢體機器人,到如今服務領域的各種人形機器人,從原來簡單模仿動作到如今會語言、會“思考”……機器人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下,技術與生活聯系越來越緊密。在機器人領域,從生產類機器人向生活類機器人發展的趨勢正逐漸受到市場認可。
“機器人分生產類機器人和生活類機器人。目前,人形機器人主要屬于生活類機器人,還有很大的潛力空間。”姜奇平認為,生產類機器人的發展前景取決于機器替代人與人找到新的工作之間能否平衡。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劉大成對本報記者分析表示,隨著智能化水平提高和相應機械裝備、材料裝備和其他相關儀器設備的成本越來越低、精度越來越高,未來機器人將在各個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應用場景也會越來越廣泛。其中,人形機器人在生產崗位和服務崗位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勇堅對本報記者表示,從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來看,智能機器人領域出現了一些新跡象。一是更加智能化,解決了智能機器人的發展瓶頸。二是在人工智能的指導下,智能機器人的“大腦”發育更完善,能夠完成更精細化的動作。他表示,機器動作的精細化,使得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間。未來,隨著“機器+人”兩方面的進步,加之服務領域對人形機器人需求的增長,家庭服務機器人、炒菜機器人、手術機器人等應用場景將會有較大的拓展,給整個機器人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我國應抓住機遇乘勢而上
機器人產業風生水起,扶持機器人產業發展正成為全球各國共同追逐的目標。我國應如何抓住機遇,加大開發和場景應用的力度,乘勢而上?
李勇堅表示,從我國整體來看,機器人在工業生產領域的應用處于世界領先位置,我國每年新安裝的機器人數量居全球第一。個人生活服務拓展是我國機器人發展特別重要的機遇。
如何抓住這個機遇?李勇堅認為,機器人是“機器+人+智能”,所以,首先做好積累工作,要對機器和智能兩方面進行同步支持。同時,要把我國在工業制造方面的優勢轉化為未來機器人產業的優勢。
其次,要鼓勵在各種服務場景經營機器人,比如家庭服務領域、個人服務領域等都需要有場景拓展。未來,場景拓展特別重要。
最后,要做好風險預控。機器人一旦拓展到各種服務領域就有可能存在一些潛在風險,會涉及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問題。所以,做好風險預控是未來進一步拓展機器人應用場景和應用空間的前提條件。我們要對這些風險問題加大研究,在深入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再出臺相應的政策。
姜奇平建議,我國機器人發展最主要的政策應是鼓勵創新,同時還要和刺激內需結合起來,例如發掘新的生活應用場景,比如適老化服務、醫療陪護服務等。此外,還要加強關于機器人安全的標準和法規制定工作。
在劉大成看來,近年來,我國的巨大消費市場以及人工智能和網絡的應用在全球具有較強的優勢。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對未來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影響非常廣泛。他建議,要在產業政策基礎上推動基礎理論研究,提高原始創新能力。此外,在市場規則范圍內,可持續通過政策、資源等方面的傾斜對機器人產業進行鼓勵和支持,以此促進機器人產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