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過去,核心控制芯片、伺服電機、減速器、激光雷達等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有不少都依賴進口。“遨游300”能在智慧工廠與自動化車間、機房數據管理、電力巡檢、倉儲分揀、自動化貨倉等場景中游刃有余,滿足眾多行業的需求。
11家國內企業聯合研發的“多面手”機器人亮相
價格昂貴、使用門檻高、核心部件依賴進口……過去,機器人在眾多產業落地時存在諸多“痛點”。昨天(22日),由11家國內企業聯合研發的全自主復合機器人在京亮相,攻破了過去機器人操作系統難互通、復合機器人成本過高等難題,加速國產機器人批量化落地。
在食品生產車間里,多個機器人穿梭其中,對生產設備進行消殺;在列車軌道沿線,機器人可以對車輪異常、螺栓缺失等情況進行智能識別并觸發警報;在難以安裝傳統充電樁的停車場,機器人自動移動到停車位,并精準進行充電槍插拔為車輛充電……這些截然不同的工作場景,竟然靠同一臺機器人就能全部實現。昨天,記者在中關村示范區展示中心見到了這臺全身亮黃、半人高、移動底盤上搭載著機械臂的復合機器人“遨游300”。
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淀區副區長武凱說,相比原來由單一種類的機器人各自完成某一環節任務,將多種機器人能力結合的復合機器人,正成為企業和市場追逐的熱門。
“遨游300”能在智慧工廠與自動化車間、機房數據管理、電力巡檢、倉儲分揀、自動化貨倉等場景中游刃有余,滿足眾多行業的需求。
之所以能夠成為“多面手”,與這臺機器人獨特的身世有關——它由遨博智能、極智嘉、梅卡曼德、中關村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等11家國內企業與高校聯合研發,其中4家參與方為北京科技企業。
這些來自機器人各細分領域的佼佼者,紛紛把自己的“看家本領”傾注其中:遨博智能的機械臂及一體化控制系統為機器人提供“手”、“腦”;梅卡曼德的結構光3D相機視覺感知系統給了機器人的“眼”;機科公司的高精度全向移動底盤則是機器人的“腳”。
“以前機器人的每個部件之間操作系統互不相通,如果你買一臺機器人,還得分別配上懂自主導航、懂機械臂、懂機器視覺的三個工程師‘伺候’它,養人的成本比機器人還貴,那何談降本增效呢?”“遨游300”參與方之一、中關村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總經理蒙洋說,“遨游300”就實現了一體化操作系統,實現了各部件的統一控制。
過去,核心控制芯片、伺服電機、減速器、激光雷達等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有不少都依賴進口。如今,集合了細分領域的領先企業后,“遨游300”已經實現了核心零部件全自主。“其實這些核心部件國內企業過去并非做不出來,而是在與國際同行的成熟產品競爭時挑戰巨大。”蒙洋說,通過創新聯合體的方式進行聯合研發,國內企業不再各自為戰,而是將各自最擅長的技術“掐尖兒”,共同形成性能、價格等方面都更具市場競爭優勢的機器人產品。
記者了解到,由于實現了核心技術全自主,“遨游300”的標準版設備將復合機器人從過去50萬元到200萬元不等的高價拉至15萬元到20萬元,有望加速國產機器人的大規模落地應用。(記者 孫奇茹)
(原標題:攻破了過去操作系統難互通、成本過高等難題 11家國內企業聯合研發的“多面手”機器人亮相)